中国福建网

当前位置:中国福建网 > 教育 > 正文

中国教育要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作者: 编辑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8-11-01

┊文章阅读:

一、让我们先来看三个故事……

1,一个发人深省的笑话

在一所国际学校里,老师给各国的学生出了一道题:“有谁思考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粮食紧缺的问题吗?”学生都说“不知道”。非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粮食”;欧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紧缺”,美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其他国家”;中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思考”。这则让人笑不起来的“笑话”,的确发人深省。

现实生活中,有的父母把一切事物都安排得十分妥帖周到,从来就没有想到什么是需要孩子自己去考虑、去想办法、去解决、去处理的。当孩子遇上困难时,父母常常不加思索就帮孩子把困难解决了。慢慢地,当孩子再遇上困难时,自己也不愿意思考,就指望父母的帮助。长此以往扼杀了孩子的思考能力,更谈不上解决问题的能力了。

2,一个大学老师的抱怨

半年前,有位大学讲师抱怨说:现在的学生,真叫人很无语。她曾带着几名学生去校外参加社会活动,途中迷路。还以为有这些男孩子在,情况会好些。万不料这些快20岁的男人,一个个满脸惊恐,小绵羊一样的牵着衣角跟在她身后,对一路所走过的路,全然没有记忆。

她也曾带过海外生,那些孩子就完全不一样。海外生非常成熟,跟他们在一起,做为女性,自己始终是被照顾的对象。带国内生时,感觉自己还要承担妈妈的职责,心好累。

3,一个美国女孩的故事

有一次,美国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比尔问一个七八岁的女孩:“你长大以后想做什么?”女孩很自信地答道:“总统。”全场观众哗然。

比尔做了一个滑稽的吃惊状,然后问:“那你说说看,为什么美国至今没有女总统?”女孩想都不用想就回答:“因为男人不投她的票。”全场一片笑声。比尔:“你肯定是因为男人不投她的票吗?”女孩不屑地说:“当然肯定。”比尔意味深长地笑笑,对全场观众说:“请投她票的男人举手。”伴随着笑声,有不少男人举手。比尔得意地说:“你看,有不少男人投你的票呀。”女孩不为所动,淡淡地说:“还不到三分之一。”比尔做出不相信的样子,对观众说道:“请在场的所有男人把手举起来。”言下之意,不举手的就不是男人,哪个男人“敢”不举手。在哄堂大笑中,男人们的手一片林立。女孩露出了一丝轻蔑的笑意:“他们不诚实,他们心里并不愿投我的票。”许多人目瞪口呆。然后是一片掌声,一片惊叹……

这是一个典型独立思考的事例,女孩在没有任何人提示或帮助的情况下,凭借自己的判断和思考,对主持人的提问作出从容的作答。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正是许多中国孩子所欠缺的。

人的思考能力是自己唯一能完全控制的东西,没有正确的思考,就不会有正确的行动。那些成大事者都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让问题成为人生的难题。可以说,任何一个有意义的构想和计划都是出自思考,思考可以支撑起人生。但敏锐的思维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需要严格的训练和培养的。所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是每一位教育者必须牢牢把握的教学关键,是诸多教学课题的“重中之重”。

二、为什么我们难以培养独立思考的孩子?

立场多,表态多,禁区多,结论多,甚至还有不能触碰的论断。导致了我们的课堂教育,几无思考的空间留给孩子。

孩子们接受固化的结论多了,自然而然也就丧失了独立思考能力。人一旦丧失独立思考能力,就会走向两个极端。一类是彻底性心智退缩闭锁,身体已是青年,心智仍是幼婴,几无生活自理能力。另一类就是陷入思考匮乏恐慌,于混沌中徒劳挣扎——我就遇到过这种类型的孩子,他们把凡事抬杠顶牛,理所当然的当成独立思考。觉得我跟你们大家都不一样,你说东我往西,你追狗我撵鸡,这就算是独立了,就算是独立思考了。

所以我们在日常交流中,经常会磕磕碰碰。有些人无论你说什么,他都急忙忙叫一句:不对!应该是这样……可你听半晌,到底应该是哪样,他却是连话都讲不明白。只是他们没有受过正统独立思考训练,只能是在琐碎的细节甚至是文字的措辞乃至排列组合上执拗。

那么,真正的独立思考是个什么情形?又应该如何训练呢?

三、怎样训练孩子的独立思考?

《南华早报》的总编辑郑维先生,曾讲过新加坡中学的一次课后作业。作业以小组课题的方式进行,不是我们这边闷头把书本上的结论抄多少遍。一个小组五个人,一个组织者,五人共同讨论如何完成课题。

第一阶段,老师扔过来一个课题给大家:

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是否有给德国人民带来了好处?

随着课题扔给孩子们的,是长长的书单。

话说郑维先生一看这课题,就惊呆了。有没有搞错?希特勒何许人也?杀人魔头是也。一个杀人狂魔,你竟然敢问他是不是给德国人民带来了好处,这要是在某些地方,这老师是不想干了吧?

可是孩子不管那么多,作业就是作业,立即急如星火的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是查资料。

老师给的书单超长,即使是不看内容只翻书页,那也来不及。所以小组的组织者就要分配任务,每人各查几本书,限定时间内读完相关章节,划出相关部分,摘录出来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向组织者汇报。

老师说:资料内容不限于他所指定的这些书,如果你想要个好成绩,嘿嘿,最好拿几本老师都没读过的书。

于是孩子们人手几本大厚书,什么《第三帝国的兴亡》、《希特勒暗堡》之类的,开始疯狂阅读。

书读了一大堆,资料也搜集了无数。进入第三个阶段:定义。

定义,就是确定概念的具体含义。这个定义不可以随心所欲胡来,必须要公正客观,拿到任何一个地方都说得过去。

孩子们首先被德国人民,这一关给难住了。谁算是德国人民呢?谁又不算呢?是拥有德国国籍的人,才算德国人民?还是只要居住在德国,就算是德国人民?

孩子们定义不了,就去找老师。老师笑咪咪的回答:随便,这事你说了算——哪个定义最能体现出希特勒的影响,就用哪一个。

唉,这可愁死孩子们了。

最后孩子们用了后一个,只要居住在德国,就是德国人民。

为什么要用这个呢?

——这就看出定义的价值了。不使用这个,那么凡是被希特勒屠杀的,按希特勒本人的看法,他们都不算人民。可如果一个人有良知,同情悲悯那些被屠杀的犹太人,就不可能把他们从人民中排除出去!

就这么一个定义,让孩子顿时恍然大悟:

定义会说话,如果定义错了,你整个人都错了。如果你听到有人振振有词却嗜血无度,你就知道,对方是先行从定义这里动了手脚。如果你不认真,就会被牵着鼻子走。

中国教育要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第四阶段,绘制图表,从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政策等各个角度,展开讨论。

这一讨论就炸了,咦,你看这个希特勒,他也不赖嘛。他上台后大力发展军工,解决了500万失业人口的就业问题。这难道不是好处吗?

而且,战争之时,希特勒组织500万工人,修铁路修公路,发工资有饭吃,这难道不是好处吗?

还有,希特勒不光是组织工人劳动吃饭,连娱乐都没耽误,经常性的群众集会高歌。而且成年人可以买轿车年轻人可以飙摩托,这还不够吗?

分析过这个,再看看工人们的具体情况,就有点不对了。

当时,所有的工人全被裹胁进德国工人阵线里头,他们没有罢工的权利,不允许加薪,不允许改善劳工环境,只有高强度的劳作,有时候甚至每周要工作72个小时。除此之外,工人收入中的很大一部分,还被希特勒控制的工会拿走支配。这些工人无异于奴工,怎么可能有快乐可言?

还有,年轻人是没有工作权利的,他们必须要上战场。而老年人要延迟退休,无休无止的工作……

还有,工作岗位奇缺,女性被欺骗早早辞工,让位给上了年纪的老爷爷……

两方面的资料比对,孩子们就对希特勒时代的德国有了个全面而客观的认识。

第五阶段,完成论文。

有了前面全面的分析,最不擅长于写的孩子,此时也是把键盘敲得噼哩啪啦响。结论是显而易见的:

希特勒时代,表面上好像给德国人解决了失业人口问题,但实际上,高密度化的组织,剥夺了工人的正常选择。他们被迫从事无休止的繁重劳作,个人权利却无丝毫保障,工人的生活并没有丝毫改善,反而是每况愈下。任何一个奴隶主都可以宣称,他手下的奴隶没一个失业的。但那绝对不是奴工们想要的。

诸如此类。

第六阶段,各小组向老师报告,现场质辩。

小组的课题报告,倘有资料不全、结论片面的缺陷,就立即会遭到其它小组的炮轰,一旦被轰到丢盔卸甲溃不成军,你这成绩可就惨了——基本上来说,这种情况根本不会出现。当你沉下心,花很大精力钻研某个课题时,就很难会有思虑不周的把柄留给别人了。

可以看出,要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大致需要五个步骤:

第一步:抛弃结论和成见,只要事实。

第二步:定义问题。去掉情绪化,让问题具体而明确。

第三步:假设性思考。

第四步:反向推证。找到反面的材料证据,做正反两方面的资料比对。

第五步:小组讨论。

经过这种训练的孩子,思维会特别的缜密。他们与人交流时,知道规则,会认真倾听,一旦发现自己思虑不足,就会立即把你的指正补充进去;绝不会死抬杠不认输,更不会认为是你跟他过不去,从此视为仇人,因为他们是在很认真地提升自已。

经过这种训练的孩子,脑子会很清醒,他们不会轻易接受现成的结论,抗洗脑能力强,想要欺骗他们很难。

相反,如果不是让孩子独立思考,而是让他把希特勒是个大魔头的结论,背上一万八千遍,他仍然觉得纳粹的制服很酷,纳粹的阅兵很气派。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纳粹意味着什么。

独立思考不是不犯错误,但不会让你泥陷于错误之中,让你反复在一个泥坑里跌倒。

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生活得特别轻松自在,这只是因为他们总能适时避过陷阱,找到最适意于自己的人生。

四、再看看我们“可怕的应试教育”,以及美国日本的案例

网络上有这么一道历史题:

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公元哪一年死?最远打到哪里?

我想老师和家长们一定没觉得这个题目出现在考试上有什么问题?多么清晰的知识点嘛。是的,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确实是很明确,甚至于很容易,查查不就知道了么。可接下来想给大家再看一道美国世界史关于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的问题:

它的题目是这样的: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当初如果没有死,欧洲会发生什么变化?试从经济、政治、社会三方面分析?

大家有没有发现什么区别?我们列举一个孩子的答案:

他是这样回答的:

这位蒙古领导人如果当初没有死,那么可怕的黑死病,就不会被带到欧洲去,后来才知道那个东西是老鼠身上的跳蚤引起的鼠疫。

但是六百多年前,黑死病在欧洲猖獗的时候,谁晓得这个叫做鼠疫?如果没有黑死病,神父跟修女就不会死亡。神父跟修女如果没有死亡,就不会怀疑上帝的存在。如果没有怀疑上帝的存在,就不会有意大利弗罗伦斯的文艺复兴?

如果没有文艺复兴,西班牙、南欧就不会强大,西班牙无敌舰队就不可能建立。如果西班牙、意大利不够强大,盎格鲁—撒克逊会提早200年强大,日耳曼会控制中欧,奥匈帝国就不可能存在?

我想,如果是你的学生或者孩子自己分析出这些,你也一定会给他掌声的吧。当然,这种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不能说此题10分,该得几分,所以,我们无法处在咱们的期末考试中,所以我们也可能不用在平时留给孩子们……

我们还可以再比较下中国和日本的教育,还是简单的看一道历史题:

中日甲午战争的什么时候爆发?最终的结果是什么?签订了什么条约?

怎么样,这个题应该也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吧。你也许还能清楚的记得那段时间的1840、1894,《马关条约》、两亿两白银等数据。诚然,作为一名中国人,记住这些让我们反思是应该,可好像我们的历史课本又一次止步于此,而日本的教科书据说有这样一道题:

日本跟中国100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即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即抗日战争)。

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输了是输在什么条件上?分析之?

有没有发现日本人的野心,或者说他们在教育时的那种“用心程度”,而他们的学生这样分析到:

一个高中生的回答:

我们跟中国很可能在台湾回到中国以后,有一场激战。台湾如果回到中国,中国会把基隆与高雄封锁,台湾海峡就会变成中国的内海,我们的油轮就统统走右边,走基隆和高雄的右边。这样,会增加日本的运油成本。

我们的石油从波斯湾出来跨过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上中国南海,跨台湾海峡进东海到日本海,这是石油生命线,中国政府如果把台湾海峡封锁起来,我们的货轮一定要从那里经过,我们的主力舰和驱逐舰就会出动,中国海军一看到日本出兵,马上就会上场,就开打!

读到这里,我想大家应该都有一种感觉这种题目和答案都太可怕了。

是啊,撇开政治因素来看这道题,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应该反思,熟读历史,记住曾经的民族耻辱是有意义的,可是否应该继续向前看?分析分析未来会怎样?哪怕让大家模拟穿越回去,作为当时的北洋水师的负责人,分析分析甲午战争的问题也可以啊。

所以说,这种对比反映出了:人家是在培养能力,而我们是在灌输知识,这就是最值得深思的地方!

看外面的教育,再看我们的教育?

老妈去参加我侄子的家长会,带回了两套侄子的考试试卷,我很好奇,拿过来看了现在小学生的试卷后,我震惊了!这是什么狗屁教育?这样的教育有希望吗?下面给大家详细说说我看到了什么。

侄子在本市某著名小学读书,有这么几道题。

一个春天的夜晚,一个久别家乡的人,望着皎洁的月光不禁思念起了故乡,于是吟起了一首诗:( ),( )。

我看到侄子答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后面是一把大大的×,我就奇怪了,我也是想到的这两句。好奇地问侄子,这个不对??那答案是什么?侄子说标准答案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哎,这就奇怪了,因为是个春天的夜晚,就要是这句有春风的???要这个思念故乡的人不是江南的,是不可能说出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话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应该更准确。再扯远点,思念故乡,一千个人可以吟一千句不一样的诗,这个也可以有标准答案的么?

接下来是默写,题目是:我们学过《桂林山水》一文,请将下面句子默写下来。然后就是整段的要默写,这有什么用?死记硬背别人的文字有什么用?

还有个题目,《匆匆》这篇课文,是现代着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写的,同学们都很喜欢这篇散文,你能把自己最喜欢,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写下来吗?我侄子写的是: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后面一把好大的×。标准答案竟然是: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就更奇怪了,一篇文章,你可以喜欢这句,我可以喜欢那句,难道最喜欢的一句话也要统一么?为什么“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这句不能喜欢?就一定要喜欢“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我觉得这个题目应该是“你能把老师最喜欢,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写下来吗?”才对!

再看别的试卷,更莫名其妙了,比如请说出阿拉伯数字的来历,是哪个国家创造的?侄子不知道,问我,我也不知道。我只好去搜一下,才知道是古印度人发明的。莫非我吃块猪肉,还一定得知道它是哪个养猪场养出来的?

最后有个题目让我彻底崩溃了:请用一句话说明π的含义。侄子回答π的含义是圆周率。竟然打的是×,这就奇怪了,正好我老婆大学读的是理科,我马上问她,π是什么意思,她说圆周率啊。两个人狂汗,问了侄子半天,标准答案大概是,π是一个在数学及物理学领域普遍存在的数学常数……

在这里,笔者强烈建议在孩子们学习“纯知识”之余,给他们再“加加餐”,进行一点思维能力上的训练吧。

| 来源:家庭教育

  • 好爱卡
  • pe管
  • SSL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