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福建网

当前位置:中国福建网 > 教育 > 正文

南师学子青海“源梦” 携手托起翌日太阳

作者: 编辑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7-08-28

┊文章阅读:

  2017年7月到8月,为弘扬南京师范大学“厚生”精神与响应青海省精准扶贫的号召,南京师范大学的31名学子来到青海省门源县的大沟脑、米麻隆、卡子沟三个村庄开展了为期20天的暑期支教活动。

  22天中,他们为山里的孩子开启了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门,杨沣睿老师点燃了当地的摄影火种,原来只在电视上见过相机的学生学会了用单反相机,王宁老师联系慈善基金会为山区学生捐钱捐物,为学生们带去了健康礼物;彭丹老师改变了留守学生的卫生习惯,孩子们从夏天的洗手洗澡到冬天的搽脸霜,全部重新开始培养,她还教会孩子们爱妈妈。

3.jpg

  教学:体育老师也要教数学

  一片空地上几根竹竿,再拉几根晾衣绳,再在合适的地方夹上几根夹子。你一定以为是在晾衣服。不对,这就是来自大山深处的美术展,一个个红色的晾衣夹上夹住的是80幅来自学生的美术作品。8月6日,大沟脑村支教点用这种最原始的方式,展示支教老师给山区带来的种种变化。

  从不曾碰过兴趣课到如今开展了摄影课、书画课,一切的改变都源自“源梦”支教团的到来。

  2017年“源梦”乡村夏令营招收学生总人数在300人左右,其中70%以上是留守儿童,各村支教老师只有10人。由于师资严重不足,每个老师都要跨学科、跨年级教学,课时量都相当繁重,平均每人每周20节课以上。当地学校教学硬件差,“学生吸取知识的途径全凭老师一张嘴一支粉笔再加学生个人的想像。”支教老师孙旭鹏说。担任体育老师的韩敬可老师不仅要担任小学部的班主任、教数学,还要教思想政治教育,并负责全校的体育教学,在这里“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这句玩笑话成为了现实。

2.jpg

  变化:捐钱捐资改变村庄面貌

  支教期间,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杨作东院长,门源县教育局和支教老师所在的乡、村,还有来自民间团体、慈善基金会的力量献出爱心。他们通过来访、募集资金或者邮寄物资等方式,为三个村子的学生捐赠了大量的物资,解决了学生文体、学习用品不足,教学条件落后等问题,使近300名学生受助,使支教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鼓励学生用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支教老师们举办了“我是一名小记者”、“文艺汇演”等形式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通过学生采访老师,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文艺汇演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支教老师通过让学生自导自演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向当地村民展示支教成果。

  支教老师还撰写倡议书,在村子里提倡全民阅读;他们还利用慈善基金会捐赠的资金、物资改善校园文化:组织学生绘制学校的艺术长廊,建设学生美术作品专栏、班级学生摄影作品展示、楼梯仪容镜、设计校园安全教育展板等,全方位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美化学校环境。在支教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大沟脑村、米麻隆村和卡子沟村的校园环境焕然一新,村庄文化生机勃勃。

4.jpg

  “源梦助学、立己达人。我们希望以陪伴的方式为留守儿童的心灵增添一抹色彩,点燃他们的梦想。”队员尹婧霞说。

  戴张奇




上一篇:专注时政热点,聚焦雄安建设
下一篇:没有了
  • 新浪新闻
  • 百度搜索
  • 搜狗搜索
  • 京东商城
  • 企业慧聪
  • 新浪科技
  • 科技讯
  • 鹌鹑蛋价格
  • 唯美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