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福建网

当前位置:中国福建网 > 国内 > 正文

奋楫笃行担使命 创新发展谱新篇

作者: 编辑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4-10-01

┊文章阅读: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谋划科技创新工作,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一批批科技企业、科研院所青蓝相继、砥砺前行,紧跟国家重大决策步伐,坚持“四个面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地处西南边陲的昆明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随着科技事业发展步入快车道,昆明市先后荣获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和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荣获“科创中国”产学研融通组织十强;昆明市连续4年入选“外籍人眼中最具潜力的中国城市”等多个科技创新新名片。

昆明市通过深入实施科技创新“七大攻坚行动”和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七大工程”,区域综合创新水平持续攀升,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16年的82.38亿元提升到2022年的129.92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在全省排名第一;2023年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2141家,在全省持续保持领跑地位;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数量首次突破100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外国人来华工作居留许可“一站式服务”试点工作,在全省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创新发展卓有成效,“强省会”迈出坚实步伐,切实谱写好科技自立自强昆明篇章。

深化体系布局   吹响创新号角

1985年起,昆明市随全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步伐陆续出台地方法规,解决企业生产低水平重复、高校研发成果得不到转化等问题。

1991年,制定《关于进一步实施“教育为本,科技兴昆”方针的若干意见》;1993年,召开会议审议通过《昆明市技术市场管理条例》;2000年,印发《关于加强技术创新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若干政策》。在政策的支撑下,1978年至1990年,昆明市共评审奖励科技成果1299项,获奖成果转化率超过90。

2010年4月,昆明市被科技部认定为第二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创新工作得到肯定。

2022年以来,昆明市深入实施科技体制改革、研发投入等系列三年行动,先后出台《昆明市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17条措施》为引领的“1+N”科技创新政策,在全省16个州市率先实行科研项目“揭榜制”、经费使用“包干制”和院士专家自由探索制度试点,全市创新生态进一步优化,一幅科创新蓝图正缓缓展开。

聚焦产业发展   活力竞相迸发

1986年至1990年,科技进步对工农业的增长贡献率分别达24和27.55,科技对产业的带动显而易见。1990年至2005年,昆明市财政投入的科技三项费和科技事业费分别由431万元和478万元增长至15516万元和4753万元,“科教兴昆”助力综合实力空前增强。

进入“十二五”,科技重点产业培育围绕高端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生物及医药、新能源等开展,开发云南省重点新产品89个。新认定云南省农业科技示范园、云南省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型企业、云南省优质种业基地分别为21家、24个、15个,产业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形成良好的社会影响力。

图片说明:昆明市科技局滇中调研

2022年以来,昆明市多措并举,以科技创新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精准发力,全市印发《科技支撑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围绕全市“8+N”产业链科技创新需求,建成“重点产业链创新资源库”,促进三链融合,构筑高效创新生态体系。

加强前沿研究,围绕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要求,牵头组建9个产业科技前沿研究组,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为重点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智力支撑和决策参考。

图片说明:高新技术企业

瞄准产业链科技创新“卡脖子”问题,加强核心技术攻关,2023年新增“工业与安防信息感知关键技术研发”等3个省市一体化重大项目,13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扎实推进。全市围绕研发投入、高企认定、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和乡村振兴等领域,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支持,通过一系列科技创新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夯实了产业发展基础。

图片说明:2022年国际人才交流会“智聚春城”昆明专场上省市“一体化”重大科技项目签约

7 5   加强要素培育   形成发展优势

1986年起选拔“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1997年启动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选拔工作、1998年成立昆明市心血管超声重点实验室……一批科技型企业、园区和人才崭露头角,创新水平逐年提升。

图片说明:2022年国际人才交流会“智聚春城”昆明专场

从数据反观几十年的发展,截至目前,在昆两院院士16人,柔性引进院士9人,深入实施“春城计划”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专项,项目累计培养人才104名。2023年新增院士专家工作站17个,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站领衔人杜官本教授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对标国内先进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居留许可“一站式服务”试点工作,得到省科技厅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

图片说明:外国人才居留许可“一站式服务”试点专区启动仪式颁发第一张证书

2022年以来,昆明市高起点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亚洲唯一、国内最高水平的天元数学国际交流中心正式竣工启用,标志着昆明在全国科技创新版图的嵌入度和影响力进一度提升。

图片说明:天元国际数学交流中心启用

2023年,“有色金属强化冶金新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获批、工业领域新增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目前全市共有全国重点实验室8个;新增“云南疫苗实验室筹”和“云南种子种业联合实验室”,在昆云南实验室总数达5家;新增云南省重点实验室24个、云南省技术创新中心13个、市级企创中心11个,国家、省、市创新平台梯度培育体系逐步形成。

同时,创新要素与经济关联度日益紧密。2023年科技服务业营业总收入达713亿元;全市技术合同登记11766项,合同成交额114.76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在2020年34亿元的基础上实现翻两番,创历史新高。

夯实交流合作   辐射日趋增强

1978年至1990年,昆明市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与交流关系。1987年起,昆明市与瑞士苏黎世市合作完成《昆明市给水总体规划》,获昆明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云南天达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意大利和德国分别引进系统,建立年产能30兆瓦的太阳能电池生产线。

近年来,昆明市持续擦亮“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国字号招牌,2023年成功举办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协作会议暨“三链”融合科技供需对接活动,发布生物医药、高原特色农业等领域科技创新成果及需求130余项,签订“三链”融合相关成果转化协议23项,签约金额72.48亿元。依托“科技入滇”、“沪滇合作”、“双招双引”等机制,全年开展外出招商6次,走访省外企业20余家,联合招商引智工作呈现同频共振良好局面。

图片说明:2024年“金砖国家科技创新合作机制及项目合作交流推进会”

同时,深化东西部科技合作,2024年加强与G60沿线资源优势链接,云南省科学技术厅与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昆明市人民政府共同签订推进协同开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G60科创走廊先进成果在昆落地转化。

截止目前,共建设32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科技创新“朋友圈”不断扩大。

成果惠及民生   “青山”蜕变“金山”

1994年,云南省政府第十次常务会议通过《云南省七七扶贫攻坚计划》,鼓励依靠科技建立和发展区域性支柱产业。在此背景下,科技扶贫被纳入科技创新的重点工作。

禄劝县马鹿塘乡普德村、乌东德镇达作卧村和阿巧村是市科技局重点帮扶村。随着精准扶贫的提出,2015年起,市科技局把扶贫工作当成一项政治任务来抓,以提升产业能力、变输血为造血、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着力点,以科技手段提升产业发展为主线,多举措并举展开科技精准扶贫。

从支撑构建撒坝猪、山羊、土鸡、中药材等“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体系入手,培育生猪养殖合作社、土鸡养殖合作社等5类合作社,采取“企业+基地+贫困村+建档立卡户”的模式,带动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并开展“绿色光亮示范工程”计划,在当地安装太阳能路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022年以来,昆明市持续加大科技对乡村振兴的支撑作用。2024年修订《昆明市科技特派员认定管理办法》,全市70人获评“三区人才”称号,认定省级科技特派员367名,市级科技特派员146名;“云南省晋宁花卉产业科技特派团”、“云南省禄劝中药材科技特派团”等5个科技特派团服务内容涵盖花卉、中药材、肉牛等高原特色农业重点产业;禄劝县、寻甸县获评云南省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县,寻甸县天生村生成获评云南省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村,科技创新为“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精准赋能。

展望未来,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全市科技系统将锚定全省“3815”战略发展目标,以建设“六个春城”为重要使命,围绕全市“8+N”产业体系,不断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将昆明打造成为服务全国、带动全省的创新策源地,用实际行动书写科技工作新篇章。(作者:昆明市科学技术局 邱云红

  • 软文发布平台
  • 帆布水池
  • 运维开发网
  • IT新闻
  • 淘宝erp
  • 植物提取物网
  • 站长网
  • 青岛月子会所
  • 办公家具
  • 呱呱赞小程序
  • 盈江新财网
  • 工程拍照软件
  • 包装新闻
  • 甘州文化网
  • 客服宝
  • andon系统
  • 系统
  • 奢侈品回收
  • 中国市场经济网
  • 黑客视野新闻